張亞中(1954年12月28日-),臺中市人,籍貫山西省運城縣[8],國際政治學者、政治人物,文化大學機工系學士、政大外交系碩士、博士、漢堡大學哲學博士,孫文學校總校長、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八百壯士捍衛中華協會顧問、反軍購聯盟總召集人、南華大學亞太所教授、國立臺灣大學政治系教授、陳履安總統競選團隊政策總召、國民大會代表、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理事、中華人間佛教聯合會常務理事、人間佛教研究院研究員,也是中國國民黨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初選參選人,但在初選中不敵時任高雄市長韓國瑜民調,未能獲得黨內提名。
命主己土,身強,用火生土...用木生火。
1967-1986木生火,火生土,好運。
1997-2016火運,好運。
2017走水土運,2021辛丑金土,不利木火...........出來選KMT黨主席~
命主土,土生金,命主生的金....市場不買帳,市場要的是木火.... 可能要衰...
據Nownews報導,司法院公報98年度鑑字第11500號懲戒議決書提到「張女控訴遭台大教授張亞中剃除其陰毛性侵,但告不成,並說張亞中利用教職性侵2個女學生,基於檢察官之職責,為查此重大性侵害案件,始與張瑋津保持聯繫,希望能找出被害之女學生」,但該決議書中,張女未指出2名女學生為何人,且未依法定程序告發,案件最終以不起訴處分。
另外,前女友張女爆料指出,張亞中宣稱自己有老婆和2個女兒,但張亞中事實上已因婚外情離婚,前妻劉女現居加拿大,婚外情對象則在中國。張女還說,張亞中過去接近對象幾乎都是離婚或單身且有經濟能力的女性,她自己只是其中一個。
針對媒體報導性侵女學生,張亞中表示,根本是子虛烏有,請去台大問一問,到底有沒有這件事情,根本就沒有這件事情,請問台大還容許這種事情發生嗎?
張亞中直言,選舉到了,不要亂丟黑函、找人來放假話,「我的對手不應該這麼邪惡來做這種事情,民進黨那一套抹黑造謠抹紅的作法,我希望我們中國國民黨的黨主席候選人不要學那個東西好不好?」
「請不要再潑髒水。請去台大把有關會議的紀錄找出來,請把我所謂大陸的女友找出來。對手陣營何必要接二連三的道聽塗說惡質攻擊,該收手了。」張亞中後續發出聲明表示,該篇報導內容子虛烏有,惡意造謠,若有不起訴處分,麻煩去司法單位查詢就真相大白;其次,近20年均在台大,可以去問台大校方的資料中有沒有調查他性侵女學生這回事?「如果有,我還能在台大教書?」
至於張女稱他在中國有女友一事,張亞中說,「純屬無稽之談」。張亞中表示,自己是已婚狀態,前妻因個人因素,在1996年時離台,現隨其夫婿長居國外,幸福快樂,兩人仍為好友,經常連繫,他也在台灣協助照顧前妻母親,與其原生家庭關係良好;至於兩個女兒,均同住在台灣,並在這兩年相繼出嫁。
早期
張亞中就讀台中市立省三國小(空軍子弟小學)、衛道中學、省立台中二中、文化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研究所碩士、政治學博士,德國漢堡大學哲學博士(論文題目「Transitions from authoritarianism to democracy in Taiwan : a view from legitimacy 」(英文),1992年)。
張亞中通過外交特考,以第三名成績進入外交部,曾派駐奧地利維也納、德國漢堡、拉脫維亞。其後轉任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參與大陸政策研究與制定。由於不滿中華民國政府的兩岸論述,張亞中離開陸委會,後協助星雲大師創辦南華大學建校工作,並擔任亞太研究所所長。曾兼任國立政治大學外交所教授和擔任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9]。
在社會參與方面,張亞中2004年創建民主行動聯盟擔任總召並展開台灣反軍購運動。[10] 2005年3月以反修憲為名,與其他學者專家、社會各行業菁英、藝文人士合組「張亞中等一百五十人聯盟」參選,[11] [12]2005年中華民國任務型國代選舉,並以1.64%的得票率當選五人。
倒扁運動
2006年6月底,「民主行動聯盟」成立「全民倒扁運動聯盟」,張亞中均擔任總召集人的在中正紀念堂前的「大中至正」廣場,舉辦「民主夜市」[13]呼籲全民倒扁。歷經近兩個月的努力呼喊,得到社會廣泛響應。8月起施明德亦登高一呼,以一百元小額捐款,開啟了後來百萬人參與的反貪腐運動。此時起,反貪腐運動由兩條線進行,一是由施明德所號召的群眾聚集於總統府前廣場,另一則是民主行動聯盟所號召的群眾則聚集於中正紀念堂前廣場,彼此分進合擊共同努力。
2006年張亞中擔任「全民倒扁運動聯盟」負責人(百萬人民反貪倒扁運動或稱反貪腐倒扁運動、紅衫軍運動), 一方主張由文化活動彰顯社會良善的價值方式來進行抗議,一方面並不排除主張以體制外激烈手段倒扁。張亞中中秋夜當時甚至欲闖入總統官邸而遭警方攔阻而生衝突。
2007年起,陳水扁在外交與兩岸關係上採行激烈手段,以「入聯公投」方式動員群眾,當時在野的國民黨不敢正面否定,亦採「返聯公投」,致使兩岸關係再生緊張,2007年至2008年3月間,張亞中帶領民主行動聯盟積推動反對「入聯公投」與「返聯公投」。[14]
2008年國民黨贏得大選後「民主行動聯盟」轉型成兩岸統合學會,多次穿梭兩岸之間,推動兩岸退休大使、退休將領及學者的制度性互動。2009年兩岸統合學會在清華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台灣研究所、[15]2010年在日本的本棲寺、[16]2011年在澳大利亞雪梨的南天寺、[17]2012年在台北,2013年在北京[18]舉辦過多次會談。其中《台北會談》與《北京會談》更是紅藍綠學者專家第一次在台灣及大陸就政治議題進行面對面的公開對話。
孫文學校
2016年,孫文學校成立,張亞中擔任校長[9]。張亞中在洪秀柱競選中華民國總統以及中國國民黨主席時擔任洪的政策智囊和競選顧問[19][20]。2019年1月7日,孫文學校總校長張亞中宣布爭取代表國民黨參選中華民國總統;認為兩岸是兄弟一家親,應堅守中華民國憲法,結束兩岸目前的敵對狀態,他將毫不猶豫的跟北京對話,討論兩岸和平統一前的政治定位[21][22]。
2019年7月15日,中國國民黨公布總統黨內初選民調結果,張亞中不敵韓國瑜,未能獲得黨內提名。
2020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國國民黨大敗,吳敦義辭任黨主席,張亞中宣布參加中國國民黨黨主席選舉[23],因資格不合未能成為候選人。
2021年5月31日接受北京兩岸東方文化中心代表人曾念委託,捐贈台灣500萬劑BNT疫苗、500萬劑大陸國藥集團北京生物公司生產疫苗[24],並在5月31日建請衛福部輔導處理有關疫苗進口等事宜,6月2日再次開記者會,宣布已取得兩項疫苗授權,並到衛福部遞件。21日衛福部回函表示,依據目前國貿局的有關規定,中國大陸所生產的生物藥品,不准輸入。張亞中對此表示:「大陸親台人士及台商在國內疫苗短缺的此刻,願意捐助疫苗給台灣,假如蔡英文能表示一點善意,甚至促成海基會及海協會的互動過程,這對兩岸關係的發展不是很好的事情嗎?蔡英文一定要將兩岸關係走到黑才滿足嗎?一定要兩岸發生戰爭才高興嗎?這是非常不道德的事情,怎可以因個人的意識形態而忽視老百姓的生命。」[25]
政治主張
中華民國史觀
2004年,張亞中首次提出一中同表論述。
2010年,張亞中與相關學者共同為歷史教科書之事發表聲明「莫自亡其史」,公開向馬英九政府喊話「當年我們都曾為防堵台獨史觀而攜手奮進」,反對教科書中將「台灣史對立於中國史,將台灣史前置於中國史, 將民國三十八年以後的中華民國史歸於台灣史」的內容。[26]。
2012年6月在當年歷史教科書定案出版前,研究專長為政治領域的政治系教授張亞中獲臨時「增聘」為歷史科審定委員,被質疑為酬庸非歷史專業系所者是馬政府要把手伸進歷史教科書,企圖擁抱貶抑台灣與多元文化的大中國史觀。[27][28]張亞中主張中華文化為主體,不應切割中華文化和臺灣文化;張亞中聲稱50,000-5,500年前的長濱文化和4,000-3,000年前的華夏文明可能有關;張亞中主張以「荷據」(荷蘭佔據)或「荷領」(荷蘭佔領)取代「荷治」(荷蘭統治),西班牙用語亦同;將「鄭氏王朝」、「東寧王國」改為「明鄭時期」;「日本統治」改為「日本殖民統治」,簡稱「日殖」而非「日治」時期;不使用「清領」而使用「清朝治理」或「清治」時期;刪除「臺灣地位未定論」等意見,因而引發學術界向教育部抗議並於台灣連署資源運籌平台發起「『我是民眾,我反對竄改歷史』 搶救歷史教科書連署活動」,短時間內即有超過五千多人連署。[29][30]
2013年7月22日,中華民國行政院宣布,政府公文書處理上將統一使用「日據」用語,但教科書審查同時接受「日據」及「日治」用字[31]。2013年6月7日,張亞中舉辦一場「從戰後德國反思日本」的思想者論壇,就戰後德國與日本在「歷史反省」與「周邊關係」的行為以及原因進行比較分析討論,並探究兩岸應如何面對日本未來的可能走向。這是台灣第一次舉辦針對日本戰後行為進行反省的研討會。[32]
2013年7月26日,針對戰後政治安排與琉球問題,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教授、兩岸統合學會理事長張亞中,今日在「波茨坦公告紀念研討會-琉球地位與東海和平圓桌論壇」上,發表《戰後政治安排與琉球問題》專題演講,針對琉球地位未定論,提出兩種解決方案,一是交由聯合國重新處理;二是由兩岸和美、英、俄、日、琉球等六方召開多邊會議處理。[33]
2015年4月14日,張亞中邀集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系兩岸暨區域統合研究中心、兩岸統合學會、中評智庫基金會主辦「《馬關條約》兩甲子:對兩岸與東亞的影響」圓桌論壇,就此條約歷史意義及衍生影響進行反思。張亞中在致辭時表示:「日本政府有沒有授受《馬關條約》是不正當的看法。1952年中華民國政府與日本簽署《中日和約》,雙方承認『在1941年(民國30年)12月9日以前所締結一切條約、專約及協定,均因戰爭結果而歸無效』。雖然日本殖民統治台灣為事實,但依條約,中日兩國均已同意《馬關條約》為無效,因此我們認為,日本是在『占據』台灣行為下行使殖民統治。基於尊重條約與國家立場,因此,這個時期,應該稱之為『日據時期』,完整及正確的表述方式應該是『日據時期的殖民統治』,簡單的說日本政府在與中華民國政府所簽的《中日和約》中都已經接受《馬關條約》為無效,台灣自己實在沒有理由與必要還一定要再說,日本在台灣五十年的殖民統治為正當的統治」。「如果我們使用『日治』,等於認同日本統治的正當性,那麼當時成千上萬的台灣先民犧牲生命抵抗日本的殖民統治,也就自然成了「暴民」,而不是「義民」,也等於污衊了當時抗日先賢們的犧牲奮鬥」。[34]
兩岸和平共處法
張亞中反對用公投的方式處理兩岸統獨的問題,分別在《新新聞》雜誌以五期文章陳述其觀點。張亞中認為兩岸關係涉及兩岸人民的情感,輕率用公投一步到位式作為終極解決方式有其政治上的困境,並有可能產生更大的問題。兩岸應該逐步推動關係和平發展強化重疊認同,水到渠成才是最佳的路徑。張亞中認為在面對大陸的崛起時,台灣應思考的不是如何逃避與求偏安,而是積極地面對大陸。[35]2010年1月27日,在中國電視公司的安排下,張亞中與曹興誠、林濁水就「兩岸和平共處法」的可行性的電視辯論會。[36]
2011年為慶祝建國百年並為兩岸建立客觀的史觀,張亞中與兩岸統合學會自行籌資製作《百年中國、迷悟之間》六集紀錄片。張亞中任總策畫人。[2]2013年6月24日兩岸統合學會與大陸中華文化發展促進會在北京舉辦「築信研討會」以期建立制度合作關係。該研討會由兩岸退休將領、軍研人員、學家共同參與。張亞中致辭時表示:「西方的軍事安全機制思維不適合兩岸的特殊情形。兩岸本是一家人,本就不應以武力來解決問題。兩岸要的不是『軍事安全』而是『止戈和平』。處理兩岸關係時應該放棄僅是如何『維護安全』的構思,而採行如何『創造和平』的思維」。[37]2012年6月教育部將政治系教授張亞中「增聘」為歷史科審定委員,被不同意見者質疑為非歷史專業背景控制歷史課綱,企圖貶抑台灣多元文化並擁抱大中國史觀。[27]
2013年11月30日,兩岸統合學會與中國孔子基金會、香港的中國評論通訊社共同合作舉辦系列「推動兩岸文化融合研討會」表示若缺少文化融合,兩岸的經貿與政治關係將有如沙中建塔,不僅不易亦極為脆弱。[38]之後兩岸統合學會與香港的中國評論通訊社在中國青島舉辦「兩岸海洋戰略圓桌會議」。張亞中並宣讀所達成的共識,包括:「兩岸可增進東海與南中國海油氣開發做為兩岸海洋戰略合作的突破口,共同推動研商成立兩岸海洋合作架構。兩岸可訂定海洋日,以彰顯重視海洋之決心亦建議以鄭和下西洋之起程日,即七月十一日為中華海洋日」。[39]
兩岸三席方案
2013年1月10-12日,中國方夏文化交流協會與兩岸統合學會在北京舉行首次「夏合研討會」,為兩岸退休大使開創制度性的聯絡管道。中國方面總共有周文重等八位大使、三位學者及相關單位代表,台灣方面則有程建人等七位大使、四位學者等參與。張亞中在開幕致詞提出「兩岸三席」做為未來兩岸國際共同參與的可能方案。與會者認為,它既可以讓兩岸均可以在國際組織中出現,又可以不造成「一邊一國」,並可以使兩岸關係持續緊密向前發展。但未取得在場中方人士任何回應。[40]2013年5月18日,張亞中帶領兩岸統合學會與北京清華大學法學院、大陸國家海洋局海洋發展戰略研究所協辦之「兩岸共同保釣學術研討會」在北京舉行。[41]
2014年4月張亞中投書撰文,反思太陽花運動作為台灣特色學運的特質,以及台灣作為小國在國際社會上如何追求生存之道。[42][43]2014年張亞中邀請兩岸統合學會與國立台灣大學兩岸暨區域統合研究中心在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舉辦「兩岸青年政治對話:台大論壇」,兩岸青年菁英共同參與討論,總共有包括國立台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師範大學、台灣科技大學、淡江大學、文化大學、中華大學以及從新竹、台中來的大學生,並動員中國在台的學生總共一百餘人參與。[44]2014年兩岸統合學會與中國武漢大學台灣研究所、中國戰略文化促進會及中國評論通訊社共同主辦「甲午戰爭雙甲子研討會」以共同研究、開發、維護兩岸在東海與南海的主權」。[45]2014年8月9-10日,張亞中邀請中國上海及南京地區兩岸關係的重要學者參訪大覺寺,並舉辦《大覺夜談》,就太陽花運動以後,兩岸關係的深層問題進行輕鬆但全面且深刻的交談。[46]2014年8-9月期間開啟其全球巡迴演講,首先在美國、加拿大等十大城市希望21世紀「華僑之母」可以成為推動兩岸「統合之母」。[47]
2014年11月12日,亦為孫中山先生148年誕辰及泰國中華會館第107年館慶,張亞中應邀在泰國曼谷文華大酒店就「兩岸統合與民族復興」做專題演講。在價值融合與制度統方面,兩岸應以1+1=3的思維處理制度認同,彼此尊重體制與價值,但又創造兩岸共有的體制與價值。這種相互「尊重」與「包容」,正是兩岸應該努力的方向。在第三主體中,共同參與。當第三主體愈多功能愈強,統一自然水到渠成。[48]
兩岸未來觀
張亞中認為目前台灣藍綠兩大主流的兩岸政策甚至未來大藍圖都有嚴重錯誤,最終實踐層面都無法走下去。
即是在藍營內部主要論點「一中各表」其實就是用拖的方法,然後只談經濟不談政治,並沒有一個關於兩岸終極結局的完整論述,也沒說這種拖的方式究竟能拖多久,當不能再拖時又該怎辦。國民黨不敢去建立它的核心價值和理念,成了講不出終極目標的一個黨,這是它今天碰到的最大問題。
譬如藍營內勝出的韓國瑜兩岸論述有危機所在,他主張的「台灣安全,人民有錢」,這是一安全論述,那麼民進黨就直問一個問題:你說要台灣安全,請問一下現安全最大威脅是誰?毫無疑問民進黨會說是中國大陸。如果國民黨認同這點,那台灣對大陸采一些緊縮政策,或者向美國買武器,或者作為美國扈從,請問這有什麼不對?假如國民黨也同意要想買武器,要向美國靠攏[49],而美國又比較喜歡民進黨,請問國民黨的論述怎走下去?本質都是無根浮萍,經不起邏輯推演甚至是發展了民進黨的論述。
關鍵問題其實是在台灣很多領導人不敢講出「安全」與「和平」在特殊情境下是矛盾名詞,當你選擇安全,結局反而是戰爭,最後既沒和平也沒安全一場空。所以安全的定義內涵必須變更,意圖維持「現今狀態不變的安全」尤其想靠親美路線來維持,其實結局最不安全,且世界是動態劇變過程,沒有事物可以永恆不變。只有將目標改為追求兩岸和平,有了和平以後自然安全,如果和平不能談定再多所謂安全措施、安全裝備終究都達不成安全。而國民黨的「一中各表」[49]等所謂藍營內主流,終究還是不可能創造兩岸和平。
2020後兩岸將進入深水區,「一中各表」是不夠的,要結束敵對狀態,就要把兩岸關係和未來方向講清楚。目前大陸講的「一國兩制」,只屬於統一之後的臨時安排,歷史最後的結果是走向一國一制目標,這點本質必須先體認,他主張兩岸先結束敵對狀態,走向「和」,再走向「合」,也就是大陸講的一體化最終走向「同」。[50]只有這樣漸進共同過程,大家才能快快樂樂地走向和平統一。如果直接從現在敵對狀態跳到統一,武力統一的可能性就非常大,這只會讓兩岸都受到很大的傷害。歷史上很多統一問題都是用武力解決。所以當想要和平統一時,[49]其實是一個難度很高開創歷史的事,張亞中始終認為兩岸是可以談的談判大門並未完全消失,談的方案既能讓大陸接受也能讓台灣接受,一個路線圖出來才是和平安全的終極保證。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