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文座標與羅盤的原理
中國古代有 「地平座標」、「赤道座標」、「黃道座標」三種天文系統,除了「黃道座標」較專注於解說日、地、月外,對於星辰位置的描述,以前兩者為重。
地平座標與風水羅盤:
以頭頂正上方的「天頂」和「地平圓圈」建立,主要是地平高度(仰角)和方位。方位的演進,最初是東(青龍)、西(白虎)、南(朱雀)、北(玄武),到了漢代則以「十二地支」(子、丑、寅、 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來表示方向。後來,為提高測量的精確度,加入艮、巽、坤、乾表示東北、東南、西南、西北,及甲、乙、丙、丁、庚、辛、壬、癸來表示24方位,就是風水羅盤的24山原型。
赤道座標與28星宿:
古人先由太陽升落軌跡定出東、西方,才觀察到星辰繞著不動點(北天極,鄰近北極星)運動,因此定出「南北」方向。觀察者坐北朝南(北半球,日、月常出現在偏南的方位),發現天「左旋」(日月星辰從左出而右行),而尋找出垂直於北極軸線的圈平面為「天赤道」,天赤道則平行於地球赤道。簡單說,天赤道是地球赤道虛擬延伸的圓環。
28星宿:
中國古代為觀察日、月、五星(七政)而選擇天赤道附近的星象,劃分成28區,每區就叫作「宿」,作為觀測的核心,每宿星象的出沒和中天(位於頭頂時)的時刻則可判斷季節,更因僅憑肉眼觀測28宿,為了測定相對位置,故在各宿中選取一顆較明亮的星作為測量標的,被選定的星被稱之為距星。由西向東衡量兩宿的距星「赤經差」,稱為此宿(位處西側者)的「赤道距度」。在赤道座標,天體的位置是用「去極度」和「入宿度」來表示。天體和赤道的角距離叫做「赤緯」,所謂的去極度是指天體與北極的角度,相當於現代的「90度減去緯度」。而入宿度是指該天體與它西側相鄰的距星的赤經差,所以28星宿的赤道座標系統,其赤經起算點不是一個而是28個。又由於「歲差」的原因,各宿的距度會因時間而變化,導致28星宿在羅盤應用的門派區分,產生時憲曆做準則或者採用開禧曆的爭執,但一般仍以後者為準。
前述地平座標的風水羅盤加上28星宿的位置與五行,大致就形成風水論斷吉凶的重大依據了。
28星宿歷代變化圖
.
|
壁
|
室
|
危
|
虛
|
女
|
牛
|
斗
|
箕
|
尾
|
心
|
房
|
氐
|
亢
|
角
| |
漢
|
赤
黃
|
9
10
|
16
18
|
17
16
|
10
10
|
12
11
|
8
7
|
26
24
|
11
10
|
18
18
|
5
5
|
5
5
|
15
16
|
9
10
|
12
13
|
魏
|
.
|
9
|
16
|
17
|
10
|
12
|
8
|
26
|
11
|
18
|
5
|
5
|
15
|
9
|
12
|
唐
|
赤
黃
|
9
11
|
16
18
|
17
16
|
10
12
|
12
11
|
8
7
|
26
24
|
11
10
|
18
18
|
5
5
|
5
5
|
16
16
|
9
9
|
13
13
|
宋
|
赤
黃
|
9
9少
|
16
17
|
17
17太
|
10
10少
|
12
11少
|
8
7半
|
26
23太
|
11
10
|
18
17
|
5
4
|
5
5
|
16
15半
|
9
9半
|
13
13
|
元
|
赤
黃
|
9少
8太
|
17
17
|
17太
15半
|
9少
9少
|
11少
11
|
7少
7
|
25
23
|
10半
9半
|
19少
18少
|
6少
6
|
5太
5太
|
16
16少
|
9少
9太
|
12
12太
|
明
|
赤
黃
|
10:28
13:16
|
17:00
15:41
|
14:53
20:07
|
08:41
09:59
|
11:07
11:39
|
06:50
07:41
|
24:24
23:51
|
08:46
09:20
|
31:06
15:36
|
06:09
07:33
|
05:28
04:46
|
16:41
17:54
|
09:19
10:40
|
11:44
10:35
|
清
|
黃
.
12宮
|
13:16
戌
05:35
|
15:41
亥
19:54
|
20:07
子
29:47
|
09:58
子
19:49
|
11:40
子
08:09
|
07:40
子
00:29
|
23:53
丑
06:36
|
08:55
寅
27:41
|
15:12
寅
10:29
|
08:14
寅
04:14
|
04:52
卯
29:22
|
17:51
卯
11:32
|
10:36
卯
00:56
|
10:40
辰
20:16
|
.
|
軫
|
翼
|
張
|
星
|
柳
|
鬼
|
井
|
參
|
嘴
|
畢
|
昂
|
胃
|
婁
|
奎
| |
漢
|
赤
黃
|
17
18
|
18
19
|
18
17
|
7
7
|
15
14
|
4
4
|
33
30
|
9
8
|
2
3
|
16
16
|
11
12
|
14
15
|
12
12
|
16
17
|
魏
|
.
|
17
|
18
|
18
|
7
|
15
|
4
|
33
|
9
|
2
|
16
|
11
|
14
|
12
|
16
|
唐
|
赤
黃
|
17
18
|
18
19
|
18
16
|
7
7
|
14
14
|
3
3
|
30
30
|
9
9
|
1
1
|
18
16
|
11
11
|
14
14
|
12
13
|
16
17
|
宋
|
赤
黃
|
17
18
|
18
19
|
18
18太
|
7
7
|
15
14
|
3
2
|
33
30
|
10
9少
|
1
1
|
17
16
|
11
11少
|
14
14太
|
12
12太
|
16
17
|
元
|
赤
黃
|
17
18半
|
18太
20
|
17少
17太
|
6太
6太
|
13太
13少
|
2半
2半
|
33少
30半
|
10半
9太
|
半
半
|
17少
16半
|
11少
11
|
15
15半
|
12
12太
|
16半
17太
|
明
|
赤
黃
|
15:30
13:03
|
20:28
17:00
|
19:19
18:04
|
05:48
08:23
|
12:04
16:06
|
02:21
05:30
|
32:49
30:25
|
00:24
01:21
|
11:24
11:33
|
16:34
13:58
|
10:24
08:29
|
15:45
13:01
|
12:04
13:00
|
14:30
11:29
|
清
|
黃
.
12宮
|
13:05
辰
07:11
|
16:59
巳
20:21
|
18:03
巳
02:09
|
08:26
午
23:43
|
16:59
午
06:44
|
04:34
午
02:10
|
30:27
未
01:43
|
10:36
申
21:07
|
00:59
申
20:07
|
15:15
申
04:53
|
09:02
酉
25:50
|
12:30
酉
13:21
|
12:58
酉
00:23
|
11:32
戍
18:51
|
根據清代張九儀實地測量,仍沿用賴布衣24山五行去撥砂,相對準確。我對了一下近人王松寒老先生的著作,也是以賴布衣的方式去撥砂,反而和28星宿關係不大,這裡牽涉的是中國的陰陽五行哲學本質和星象恐怕關係不大。
沒有留言 :
張貼留言